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5/ 23 19:16:34
来源:新华网

综述:毕其一生消除饥饿 必将被世代铭记——海外各界深切悼念袁隆平

字体: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综述:毕其一生消除饥饿 必将被世代铭记——海外各界深切悼念袁隆平

  新华社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海外各界人士纷纷表达深切哀悼之情,表示他的逝世是巨大损失,他留下的遗产必将被世代铭记。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在社交平台发文说,非常遗憾得知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我谨代表马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并以我个人名义诚挚哀悼。”拉纳里韦卢说,正是由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并得益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其设立在马达加斯加马希齐非洲分中心的合作,马达加斯加的水稻种植者才得以将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到10吨。“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愿袁隆平消除饥饿的愿景在马达加斯加得以实现。”拉纳里韦卢说。

  莫桑比克国家通讯社前社长古斯塔沃·马维说,虽然莫桑比克有大量耕地,但由于人口增长很快,土地会越来越稀缺。因此,袁隆平的高产水稻品种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更多的粮食。马维说,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令人震惊,“一个人毕其一生致力于一件事,帮助人们把日子过好一点、改善人们的饮食,我们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莫桑比克农业研究所主任、中莫农业示范中心副主任奥蒂利娅·托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世界各国应该继续与他的研究中心合作,寻求解决粮食问题、消除饥饿的办法,因为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托莫说:“在莫桑比克,我们需要推广我们获得的品种,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并将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只有这样,才能将袁隆平的遗志发扬光大。”

  莫桑比克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执行经理胡计高说,赛赛农场用的全都是中国的种子和种植技术,帮助非洲人民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个目标朴实无华,却意义重大。“袁老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水稻种植农业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进取,并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巴基斯坦嘎德农业研究与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沙赫扎德·马利克对新华社记者说,袁隆平的逝世不仅对中国是一个悲伤的消息,更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杂交水稻技术为巴水稻行业带来变革,且已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巴农村地区,杂交水稻技术已为脱贫做出贡献”。

  马利克说,不光是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缅怀他”。

  “在菲律宾,种杂交水稻的农民都认识袁隆平,”被称为“菲律宾杂交水稻大王”的林育庆说。据介绍,如今,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公顷,每公顷最高产量达到15吨,是当地传统水稻品种的3倍。在菲律宾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都可以买到杂交水稻产出的大米。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水稻研究所技术主管伊沃·梅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获知袁隆平教授逝世的消息,我很难过。他留下的遗产必将被世世代代铭记。”梅洛说,杂交水稻技术对减少全世界营养不良的现象具有重大意义,“袁教授的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科技财富,为全世界消除饥饿做出贡献”。

  德国电视一台电视新闻节目《今日新闻》网站发文说,几十年来,袁隆平的伟大目标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有足够的食物。在中国,这一目标已广泛实现。袁隆平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说,杂交水稻技术是对“特别强壮”和高产的水稻品种进行可持续杂交。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世界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农学家都认为如此育种不会成功。但袁隆平用他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理论。

  袁隆平逝世后,多个国际组织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深切悼念。

  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说:“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今天,我们缅怀一位真正的粮食英雄。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通过率先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使千百万人免于饥饿。他于今天去世,享年91岁,但他为消灭饥饿留下的遗产以及使命将被牢记并传承下去。”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称袁隆平是自己敬爱的“老师”和榜样,对袁隆平的逝世深感悲痛。(执笔记者:冯玉婧;参与记者:刘锴、闫洁、王建刚、聂祖国、文浩、宫若涵、张毅荣、李浩、蒋超、华义、陈占杰)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7481929